“这是水培西瓜,我们利用温室智能设备和先进技术,从播种到开花、挂果、成熟,大约三个月;这是小红菊,培育周期100天左右,是资源枯竭城市矿山修复效果较好的乡土物种……”连日来,伴随着石拐区环境修复植物资源开发项目工程实验室各类植物的培育成功,大批考察者和客商前来参观考察。
走进工程实验室,3400多平方米的智能温室设备全负荷运行,实验成功的50多个品种植物苗木茁壮生长,20多种花卉争奇斗艳,林业系统工作人员正铆足干劲开展扦插、育种繁殖等生态实验,为下一步生态修复及市场经营工作提供植物原材料和技术保障。
“它叫串铃草,是本土环境修复植物,这是鸢尾,是宿根景观地被植物,这是粉色天竺葵,是室内盆花……实验植物包括彩叶树种、室内盆花、野生驯化物种、工种用苗等,主要有环境修复、景观美化、芳香经济3大功能。”工程实验室工作人员胡伟介绍。
“实验室占地70亩,包括温室和各类实验车间。目前,4个温室软硬件设备为全智能化,水平达到自治区一流。工作中,通过中控系统和水肥一体设备,工作人员可方便地调控温室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有效保证了每种实验植物成活生长。”